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心得体会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3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2-05-25 11:55:07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3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1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继续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精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你可能想不到,小小少年稚嫩的脸庞如此英勇。你是不畏生死的抗日小英雄。面对凶残的敌人,明知此行危险,你镇定自若依然勇敢地向前。把敌人成功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当四面枪声响起,敌人知道上了当,竟将刺刀对准你幼小的胸膛,从此以后,大家再也看不见那个13岁的放牛郎……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国难当头之时、民族危亡之际,你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奋力扛起沉重的担子,与敌人斗智斗勇、毫不退缩。王二小的英雄故事,被选入了课文、拍成了电影、编成了儿歌,鼓舞着广大少年珍惜时光,增长本领与才干,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你可能想不到,如花青春挺直的腰板如此刚强。你是钢铁意志的巾帼英杰。面对敌人的竹签、夹手指、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的酷刑,你一次次昂首走进审讯室,又一次次血肉模糊地被抬出来,饱受酷刑,却依旧骨硬如钢,“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难以想象,一个29岁的柔弱女子,这般坚强无畏、正义凛然。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你一样忠诚的共产党员,才换来了今天和平美好的中国。江姐,这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早已深植进我们的记忆,凝结成了永远散发着时代光辉的江姐精神,所传递的红色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发作为。

  你可能想不到,耄耋老人迈开的脚步如此坚毅。你是“抗疫之星”——人民的英雄。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病毒,84岁高龄的你义无反顾地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你一路奔波不知疲倦,逆行在最艰苦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疫情蔓延时,你敢医敢言,确认“人传人”,无论是疫情防控、重症救治,还是科研攻关,都鞠躬尽瘁、为国为民,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能力和责任担当。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学习“钟南山精神”,苦练“召必至”的担当和能力,切实增强奋斗拼搏的精神和敢打能胜的本领。

  哪有什么特殊材料,不过是无比忠诚的信仰和革命必胜的斗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哪有什么铜头铁臂,不过是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宗旨意识让他们坚持、坚持、再坚持。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2

  7月1日是我们党的一百周年华诞,单位统一组织观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实况直播,并按组织要求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建党一百周年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今年以来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再学习近平总书记建党一百周年重要讲话精神,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体现出的赤诚初心。

  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当代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同时也向全党发出共赴新赶考之路的号召,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通过大考的合格标准。

  作为中华儿女,我欢欣振奋、心潮澎湃,必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意志坚定,步伐锵铿,继续前进;作为当代青年,我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扛起责任,不惧风雨,勇挑重担,拼搏进取,为祖国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必将铭记党史,以史为鉴,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时时刻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我必将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立足岗位实践,踏实肯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新的作风、新的姿态、新的干劲完成新要求、迎接新挑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3

  从小小“红船”到远航“巨轮” 百年大党巨变的“金钥匙”

  【百年大党与中国之治】专题

  百年弹指一挥间。百年前我们任人欺凌,百年后我们昂首挺胸。百年前只有五十多人、开会都要躲躲藏藏的星星之火般的新兴政党早已成跃超九千一百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诠释了党何以伟大的真谛。那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是我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党气贯长虹、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根本所在。

  为人民而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宿命。遥望百年之前,祖国山河破碎、分崩离析、满目疮痍。无数被那残酷现实扎红了眼、刺痛了心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独立抛头颅、撒热血,但换来的只是接踵而至的失败。实践证明:洋务、维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都不是适用于中国革命的正确指导思想;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不是能带领人民群众取得胜利的革命力量。曾经的理想化为泡沫,黑暗如昨。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响重新唤醒了混沌中的人们。苏维埃红色共产主义的胜利给旧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曙光。毛泽东、董必武等人接过了希望的火种,慷慨地洒向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人民群众对独立之中国、幸福之生活的呼唤中。人民想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中国共产党就是名副其实的“为人民而生”的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是践行“一切为了人民”这个初心与使命的百年。无论何时我党始终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关切出发,所思所想、所行所为都是为人民谋幸福。党的根基在人民,根基不牢,生存都难以为继,又何谈百年辉煌?我党自成立之初就把“一切为人民”刻在骨血脉络中。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最诚挚的信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挫折不能动摇它;国民党的叛变反杀不能动摇它;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情炮火不能动摇它;内外交困的局势也不能动摇它!那些都只能摧折烈士的肉体,但奈何不得共产党人坚定的心志!新中国成立之时国内一穷二白,国外联合封锁,坚强的党带领人民合心聚力搞建设,求发展,促改革,迎开放,消贫困,第一个百年之约如期实现。中国共产党千辛万苦为人民,虽九死而犹未悔。

  因人民而兴是中国共产党的法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先前的改革、革命势力之所以相继失败,其根源在于漠视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变革中的决定作用,将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位置。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党承沐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对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作用深信不疑并充分发挥。一切胜果的取得皆是为了群众,一切辉煌的铸就皆要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必须由人民群众来推动践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之所以成功,离不开毛泽东的真知灼见,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坚壁清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人民群众和我党心连心,难以计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投身抗日大潮,热血参军,英勇参战。巾帼不让须眉,男子沙场浴血奋战,女子亦是倾其所有,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煮饭食、顾伤员。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和鼎力支持成就了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流砥柱作用,助力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取得。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小木船摇出了渡江战役的大捷。恢复生产,筑牢基础,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干、苦干、精干,有了人民群众这座最坚挺的靠山,我们党才能鼓足前进的风帆,在惊涛骇浪中一往无前。

  始终同人民一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诉求。强国之路漫漫修远,我党誓与人民一道上下求索。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实践告诉我们没有绝对适用的真理,若绝对正确真实存在,那就是“人民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绝对力量”。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小康,从落后就要挨打到昂头迈入新时代,西方几百年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几十年走过,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党和人民紧密相连,党和人民团结一心于和平中谋发展,勤劳勇敢在逆旅中生生不息。革命的胜利、改革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绵延必须依托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站在新时代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民族腾飞的复兴之梦由党引领,由人民绘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叙事宏大的中国梦也是细致入微的个人梦,中国方案由中国人民发声,中国故事由中国人民书写,中国奇迹由中国人民造就。人间万事出艰辛,我们都是追梦人,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岖的,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党和人民一道戮力同心,同向同行,“十四五”才能顺利开局,2035年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所盼才能得偿所愿。一个强大的民族必将以更靓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百年披星戴月、风雨兼程,一百年忍辱负重、砥砺前行。百年江山换新颜,然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改,党“为人民而生”的初心不变,时代洪流中党“因人民而兴”的领悟越发透彻,“与人民一起”的立场日益坚定。百年是经历是终结,亦是开篇是新局,星火升腾时代巍峨,照亮新的征程,新的百年我们党定会和人民一齐书写新的不朽诗篇!

推荐访问:重要讲话 心得体会 庆祝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