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信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党百年辉煌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2022年)

2022党百年辉煌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2022年)

时间:2022-07-15 19:3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党百年辉煌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党百年辉煌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2022年)

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4篇

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篇1

在失败中吸取经验_吸取教训作文600字

我喜欢这种感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是一种能深深印在脑子里的知识,永远不会忘记的教训。想到日,我们手攀手,奋勇向前。虽然最后还是失败了,但是,如果说到底是谁赢了,我想,我们也是一个赢家,因为我们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只要能获得知识,那就都是赢家!
记得前一个月,茅老师似乎是想考验我们的团结力量,让我们去操场上玩“两人三足”的游戏,同学们各个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当茅老师说要分成两组的时候(男女),我们男生都是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可是,为什么总会是事事不顺?本来是兴致勃勃的男生,现在却是一脸的愁眉苦脸。再看看女生,唉,我们可是不如女生啊!瞧瞧女生,简直就是一个人在跑。再看看我们男生,像什么啊!?唉,原来这就是我们男生说的什么加油,什么团结就是力量,我们真是太失败了!
是呀!茅老师说过,现在的我们,是一个集体,不再是一个人了。可是,我们不知怎么了,就是听不进去,明明知道自己节奏不对,却一定要去说别人,到后来大家变的分散了,从一个集体变成了小团体,看,大家两三个人零零落落的成为了一个集体,这样到也不错。看,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玩伴,分成了好几组在比赛。


虽然大家到后来都玩的很开心了,可是,我们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团结精神呢?我们从来都是一个集体啊!既然是一个集体,那么我们怎么可以分开呢?的确,团体的力量可能会大,但是,团结的力量会更大!这次虽然我们是失败了,但是,我觉得能从中获得教训更是好。加油,团体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永远永远!

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篇2

学习总结

通过近年的远程教育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在新课程要求下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共进。如果历史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又对自己的教学不做认真反思,则教学过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达到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系统、具体、科学,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教师职责不在是单一的“教书匠”,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组织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目标转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定位、教师的主导角色的定位;
也是认真实施新教材、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高中历史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要彻底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不断要与时俱进,且要因人而宜。在历史教学中教学行为长期墨守陈规,一刀切,齐步走,不反思不总结不更新,教学效果就会体现低效无效。历史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进行经常性反思,但在反思教学行为时仅仅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还需要有一定历史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教学理念为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历史教学理念,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社会和科学的飞速发展;
了解新时代对历史知识的追求,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扬长避短,更新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学生学习的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不断的监督、评价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对学生学习进行不断反思,从而达到掌握学生,实现客观公正评价学生。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式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主动、能动、独立地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生的发展关键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式,单一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心里负担很重,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高分低能、有文化没有素养、有知识没有智慧的人不利于学生自身的真正发展,更不利于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新课程要求建立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理论工程,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应引导学生学习方式成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历史教学反思对历史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历史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历史教师成长为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篇3

第二章 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

一、学习目标:
    了解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历程,思考其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发人深省的教训在当下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问题要点
   

第一节 独立设置国文学科的起步与探索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汉语文教育,至少有三千多年历史。但没有形成独立和系统的课程。一部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从教育科学意义上,才是中国汉语文的学科教育史。

一、国文学科与相关课程独立设置的诞生及其意义

1904年的癸卯学制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国文教育独立设科初期。语文教育课程,曾用过“中国文字”、“文字源流”、“词章”、“中国文学”等名称。

1905年8月,慈禧下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完全废除了。
    中国的语文教育成为独立学科,经历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两个世纪之交的孕育与催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力主废八股、停科举,是为艰巨的前哨战;
洋务派与世界教育新潮呼应,兴办新式学堂,则为颁布现代学制、启动现代学科教学奠定了基础;
而通过癸卯学制的教育立法,确保了以分科教育为特征的中国现代教育的兴起 ,语文教育独立设科就成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端的重要标志。

(重点1、简述国文学科与相关课程独立设置的诞生及其意义。)
    中国的语文教育成为独立学科,经历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两个世纪之交的孕育与催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力主废八股、停科举,是为艰巨的前哨战;
洋务派与世界教育新潮呼应,兴办新式学堂,则为颁布现代学制、启动现代学科教学奠定了基础;
而通过癸卯学制的教育立法,确保了以分科教育为特征的中国现代教育的兴起 ,语文教育独立设科就成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端的重要标志。
    二、学务纲要对国文学科宗旨及课程设置的规定

(一)初等小学堂语文教育课程

有“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两门必修课;

(二)高等小学堂语文教育课程

有“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两门必修课;

(三)中学堂语文教育课程

中学堂有“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两门必修课。
    《奏定学堂章程》对当时语文教育的有关课程设置分别作出如下规定:初等小学堂有“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两门必修课;
高等小学堂有“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两门必修课;
中学堂有“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两门必修课。

(重点2、设科伊始,有哪些科目名称与语文学科相关?)

三、早期国文学科教材建设与实现课程教育目标的探讨
   (一)国定小学教科书

语文单独设科初期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特点。
    《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由庄俞、蒋维乔、杨瑜统编纂。书中行文以平实活泼为特色,间取游戏歌曲以启发儿童之兴趣,而寓含劝诫之意。该教科书“由浅及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及未知,按儿童脑力体力之发达,循序渐进,务使人人皆有普通之道德知识,然后进求古圣贤之要道、世界万国之学术”。


    《高等小学堂最新国文教科书》由高凤谦、张元济、蒋维乔合编。这是我国实行新学制后供全国统一使用的第一部脱离蒙学读物性质的语文教材,也是我国近代第一套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完善的教科书。它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摈弃了封建的纲常礼教,从居家、处世、治事等方面取材,以儿童周围事物立意,注意农业、工业、商业等实用知识,及尺牍、账册、契约等日常应用知识。它竭力宣扬中国悠久文化和表彰古代圣贤的嘉言懿行。在编写方法上,它照顾到知识的逻辑顺序,照顾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各课都有精美图画,以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为使教师有据,还按册编有教授法。
   (重点 3、列举语文单独设科初期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简述其特点)

(二)刘师培所编《中国文学教科书》

刘师培所编《中国文学教科书》,计十册,“先明小学之大纲,次分析字类,次讨论句法章法篇次,次论古今文体,次选文”,其格局与通常所见选文荟萃之文学读本的成规迥异。

刘师培所编《中国文学教科书》,可以说是“自由制”编撰的。

“字、词、句、篇”的脉络层次很明显。

(二)林纾所编《中学国文读本》和吴曾祺所编《中学国文教科书》。

林纾所编《中学国文读本》和吴曾祺所编《中学国文教科书》。吴、林二氏的教材,名为“国文”,却十分注重文学史的体系。这两套书均按文学史的逆序来编排选文。在选文的去取上,两套教材都能遵循《学务纲要》的宗旨,十分注重经世文字,选取“试课论说文字”。这两套教材都有较为详备的眉批和评述。

(重点4列举语文单独设科初期的中学国文教科书,简述其特点。)
    四、早期国文课程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引进与推广

1901年5月,罗振玉、王国维在上海发起创办《教育世界》,及时翻译介绍了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传统教育派创始人。其教学理论四阶段说:

1、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四阶段说:明了——联结——系统——方法

(1)明了——用讲授法、直观法分析明了教学内容;

(2)联结——用谈话法,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3)系统——用叙述法,使知识系统化,获得新的结论;

(4)方法——用练习法,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掌握技巧。

2、莱茵五阶段说:

后来,他的学生莱茵把这一理论具体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改造成五段

(1)预备——复习旧课,预习新课;

(2)提示——提出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点;

(3)比较——将新旧课文比较;

(4)概括——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

(5)应用——进行造句和短文训练。

(二)关于自学辅导主义的引进与改造

自学辅导主义,又称“自学辅导”。

这是西方小学教学法之一。

自学辅导主义教学法的意义。

(三)《教育杂志》的创办,为我国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提供阵地。

第二节 “国语”科和 “白话文教学”的推行

“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0年,改“国文”为 “国语” ,宣告“国语科” 诞生。“白话文”进入教材是一座里程碑。

一、“国语”统一运动与“国语”课程建设

(一)、“国语”的诞生

(重点1.简述国语科的诞生及其意义。)
    1916年秋天,在京各界人士发起成立了国语研究会,大力倡导改“国文”为“国语”的主张。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开会,刘半农、胡适、钱玄同等提出了《国语统一进行方法》的议案,打算把“国文读本”改作“国语读本”,甚至主张别种科目的课本,也一致改用国语编辑。当年4月,教育部再发了一个通告,正式规定“国民学校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并通知各省区定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


   (二)、“国语”课程标准的制定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语尚未统一,也未定出标准,而“国语”科教育却已及早问世。力主“文学革命”的胡适认为:“尽可不必问今日有无标准国语,我们尽可努力去做白话的文学。” 他高度评价教育部的命令是“几十年第一件大事”,“把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早了二十年” 。
   (三)、“国语” 教学法的早期研究

(重点2.列举语文设科初期语文教学研究的著作。)
    1922年张士一的《小学“国语话”教学法》、

1923年吴研因所著《小学国语教学法概要》、

1924年黎锦熙编著的《新著国语教学法》。

二、“白话文运动”和现代白话文教学

(一)民主科学精神与国文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陶行知1919年2月24日发表论文《教学合一》,明确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提出把“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后来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启发,改称“教学做合一”。

我国最早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生导师的阮真,信从“教学做合一”。

(二)白话文教学改革和实验的蓬勃开展

1、设计教学法实验
    (重点3.简要说明设计教学法实验)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908年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以目的、计划、执行、评价过程来统一整个课堂教学。其根本精神在于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早在1915年,俞子夷就开始在江苏一师附小实验设计教学法。1920年江苏省立师范学校附小联合会通令全省小学试行设计教学法。第二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又提出了在全国小学推行设计教学法,于是,设计教学法从江苏走向了全国。
    设计教学法之所以受到当时教育界人士的欢迎,是因为它有如下优点:(l)教学贴近儿童生活,学用结合;
(2)学生能在兴趣支配下充分活动;
(3)有利于训练知行合一的态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4)在活动中能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5)活动步骤符合人们的认识历程。然而,教学中特定的认识规律与人的一般认识规律还毕竟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时时处处都强调要设定“生活境遇”,必然会出现下列明显的困难和问题:(1)因一味地顺应实际境况,迎合儿童兴趣,所教所学都逃不出环境的事物和眼前的目的,所以,有些具有永久价值而无直接需要的教材却要摈弃;


(2)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材的使用又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免主次不分、轻重失衡;
(3)学生分工作业,获得的经验不完整,教师又难以照顾周全,无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组织活动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设备,缺少这些设备和条件的学校,试行就受到限制。
2、浙江一师的“问题法”教改实验
   浙江第一师范中的国文教员夏丏尊、陈望道、刘大白、沈兹九都支持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力革新国文教育,被称为一师的“四大金刚”。他们积极引进白话文教材,推行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重点4.简要说明浙江一师的“问题法”教改实验。)
    实验问题教学法,即在教授白话文教材时,先由老师提出一个研究问题,引导学生自行分析综合,再通过师生互相质疑,共同讨论,以求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在“五四”特定时期,特别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引发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热情,为活跃学生进步、革命的思想提供了教学阵地。江苏一师推行问题教学法,其积极的时代意义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从国语、白话文教学的特定任务看,从其反映学科本身特点的基本任务看,“拘拘以问题为主”,不免忽略了对全体学生应有的语言文字方面的教育,所以也是一种偏颇。当时,就有思想倾向进步的学者如何仲英等对此作出过中肯的批评。

3、舒新城、廖世承等倡导的道尔顿制文科教学实验。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创立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它的改革目标是企图突破和否定以课堂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因为创试工作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进行的,故名道尔顿制。

最热心道尔顿制文科教学实验的是著名教育家舒新城。1921年夏,舒新城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主持校务,开始悉心研究刚传入中国的道尔顿制文科教学实验。后到东南大学附中任研究股主任,进一步将道尔顿制文科教学与非道尔顿制文科教学进行对比实验。

主持此项实验的是著名语文教育家穆济波。他制定了工作表。他规定了全学期的学习与训练总量,其中“能力标准”一项中:精读10万字,笔记至少16则,作文8篇,课堂研究40小时,课外读书2种。

现在许多学校在作文方面定5篇大作文,3篇小作文,一定数量的周记,似乎是有出处的。
    (重点5.简单说明舒新城、廖世承等倡导的道尔顿制文科教学实验。)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创立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它的改革目标是企图突破和否定以课堂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因为创试工作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进行的,故名道尔顿制。然而,道尔顿制的要害是将封闭的教室变为封闭的作业室。它忽视了教师必要的讲授,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集体研讨,忽视了广泛的社会接触和各种课外活动,兼以设备条件要求甚高,因此,尽管有不少热心者对此作了专门的试验,却始终未能在更大范围推广。

其他还有“导学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因文而异的程序教学法”。

(三)白话文与文言文教学地位的长期之争
    (重点6.简述文白之争及其借鉴意义。)
    “五四”运动前后,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发生了多次较量。五四运动后诞生的大量白话文或叫语体文的优秀作品进入了大众的文学园地,进入了中小学教材,但是,举起“国故”与“读经”白幡的守旧派、反对派们,却不时掀起复旧的逆流,妄想重新全面抬出文言文,挤走白话文,如鲁迅所揭示的:力图“屠杀现在”。
    1924,早期共产党员、著名教育家杨贤江,于《学生杂志》撰文《国故毒》,对当时一套会考试题意在大肆鼓吹古文好处的论调,给予迎头抨击,并要求青年学生从故纸中抬起头来,反对复古主义,“大喊一声革命”,务去“国故”之毒。针对由此而引起的复古派反扑言论,著名人士沈雁冰、陈望道、邵力子、恽代英等以及《中国青年》等刊物,又纷纷发表文章,予以严肃批驳。后来,不少报刊杂志还有过关于“读经”问题的讨论。不管复古派、守旧派是如何诋毁白话文,白话文教学的普遍局面已不可能逆转。这样的争论迄今仍在发生。同样,现代文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生活中读的和写的大都是白话文(现代文),不恰当地、过度地鼓吹文言文,不应该是有志于发展现代语文教育者的应有态度。
    第三节 战争环境中国语、国文课程的曲折发展

一、根据地、老解放区的国语国文课程建设

(一)小学国语课程建设

1、甘宁边区初小国语历时7年改编的4套课本

2、晋察冀边区小学国语课本的七次改编

(二)中学国语课程建设

1、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课本建设

2、新解放区编辑出版的《初中国文》和《高中国文》

3、干部教育中的语文教材

《中级国文选》(延安版),1942年的《文化课本》,毛泽东作序。

二、国统区两支语文教育研究苦旅课程

我国清华、北大、南开三所著名大学,迁云南合并成历史上阵营空前强大的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其下属师范学院国文系集结了我国最为卓越的一大批语言文学大师,高层建瓴而又面向基层地为语文教育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开明派”对国语国文课程建设的深入探索

1、对分设现代语和古文学教育课程进行的探究和实践

五四运动后,白话文地位确立了重要地位,不久就出现了分编“古文读本”和“国语读本”之类的尝试。

“开明派”是指“开明书店”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对文、白分编进行探索。为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打头阵。

2、《国文百八课》——语文课程科学化的尝试

(重点1.简单介绍《国文百八课》)
    夏丏尊与叶圣陶自1935年就开始合编并陆续出版《国文百八课》。这是一套供初中国文课程自修用的教材,是在国统区出版的课本中最进步的一种。其特定的编写体例为: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容含文话一篇,文选两篇,文法或修辞一篇,习问数题,各项打成一片。其进步性主要表现为:
    (1) 编辑旨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以培养学生语文技能为中心,一扫过去玄妙笼统的观念。
    (2)选材的内容一般是有五四时代所提倡的科学和民主精神的散文。
    (3)主张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要以白话文为主。实际上是对当时以文言为主、宣扬国民党统治思想的“国定本”持反对态度。这套教材原定要出版6册,合成108课,建立科学的自学训练体系。在抗战期间,这部续编中的教科书竟遭到了扣压审查。这部广为语文教育界称道的国文教科书,只出了4册,就中断了编著和出版,给后人留下了莫大遗憾。
    3、《精读指导举隅》与《略读指导举隅》的贡献

(重点2.简述《精读指导举隅》与《略读指导举隅》的贡献。
    1940年,叶圣陶迁居至成都后,受四川教育厅长郭有守委托,还和朱自清编撰了两种直接指导中学国文教学的书,即后来由商务印书馆列入“新中学文库”的《精读指导举隅》与《略读指导举隅》。叶、朱两位的这两本《举隅》,分别针对“精读”和“略读”不同的需要,列举实例,提出了不同的读法和指导法。可以说,这是我国现代语文学科教育中进行“略读”和“精读”课程建设唯一较为完备的指导书。

(二)西南联大——语文教育研究大师荟萃的“翰林院”

国清华、北大、南开三所著名大学,迁云南合并成历史上阵营空前强大的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其下属师范学院国文系集结了我国最为卓越的一大批语言文学大师,高层建瓴而又面向基层地为语文教育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创立了《国文月刊》、《国文杂志》这两份超一流研究和介绍中国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的刊物。叶圣陶、夏丏尊、郭绍虞、朱自清、蒲江清、周予同、余冠英等名家,都曾主持过《国文月刊》的编务。为之撰稿的,则大都是著名学者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国文教员,如罗常培、陈梦家、王了一、杨振声、李广田、魏金枝、马叙伦、傅庚生、蒋伯潜、张世禄、吕叔湘、魏建功、沈从文、王伯祥、李何林等等。可以说,自此而后的任何一分语文教育刊物,无论是主编者的学术水平与威望,无论是撰稿人的资质与阵营规模,实在是难以望其项背。

毫不夸张地说,时隔半个多世纪,《国文月刊》上的大批论文,对我们当前的语文课程建设依然有着切中肯綮的指导作用。20世纪90年代,顾黄初、李杏保主编的《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保存了当年在刊物中发表的许多精杰论述,可供参阅。
    第四节 新中国语文学科定名和17年的曲折道路
    一、语文学科定名及其意义

解放前中小学校语文学科分别称“国文”与“国语”。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出版全国统一的“语文”课本——《初中语文》、《高中语文》。

“语文”这一学科名称,最早是由叶圣陶于建国前夕在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提出的。

(重点1.简述语文学科定名及其意义)
    “语文”这一学科名称,最早是由叶圣陶于建国前夕在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提出的。统编本重申叶圣陶的意见,在《编辑大意》解释道:“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项,不可偏轻偏重。”定名为“语文”学科的原意便如此,后来不少学者对“语”“文”两字过于烦琐阐解,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至少是不合学科定名初衷的。
    二、《红领巾》教学法引发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的大讲之风引发改革,《红领巾》教学法是为扭转这股“讲风”的。

(重点2.简要解释《红领巾》教学法。)
    195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在实习期间举行了一次中学语文观摩课。执教者是北京市女六中的一位教师,教材是初中语文课本《红领巾》的一段。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述法,也兼用了讲解法,课堂教学结构由“五个环节”组成。苏联专家普希金听课后,针对这堂课的教学发表了意见。普希金教授的意见对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有一定推动作用。他重视从课文本身分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注意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旧的注入式的逐句讲解方法是一次较大的冲击。然而,当年普希金教授的意见,是根据苏联文学教学经验,针对《红领巾》这样一篇小说的教学而提出的。各地在学习普希金教授意见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机械地照搬《红领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对任何年级、任何文章都用“谈话法”,一时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满堂讲”,变成了“满堂问”、“满堂谈”。对此,1954年1月,《人民教育》又发表了题为《纠正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偏向》的短评,明确指出,必须“全面地体会普希金专家指示的实质”,而不能“孤立地或形式主义地去搬用方法”。


    三、推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重点3.简述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及其意义。)
    1953年12月,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给党中央提交《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进一步分析了语言文学混教的弊病。强调语言、文学必须实行分科。报告指出:“语文混合教学的结果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败俱伤,都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这是因为语言与文学虽有密切的联系,但毕竟是两种独立的学科,而这两种学科教学除了一定的共同任务之外,应有各自的独特的任务,把两个负担不同任务的学科混淆在一起教学,当然得不到良好的效果。1956年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全国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这场全国性的分科教学实验是新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一次具有开创性的改革。它是在中央教育部门领导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准备和试验,逐步推行的。当时,组织了全国文学和语言学领域第一流的专家,费尽心力地制订分科教学大纲、编写分科教材。以致当年使用过的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学教材,被大批师生冒着“文化大革命”中查抄的风险而珍藏了近半个世纪;
而为了让编写的薄薄的《汉语》课本能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地使用,本来在学术见解上还存在着很大分歧的语言学家们,却可以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学术“话语”,精心编制出《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对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但是,语言文学分科教学,在我国普通教育里实施毕竟是开创性的。分科教学全面推开以后,由于大纲、教材本身的缺点和师资水平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一些缺陷。到了1957年“整风”、“反右”以后,逐渐转到了对汉语文学分科指导思想的批判。在这种情况下,从1957年下半年以后,汉语教材在许多学校已经停授,文学教材已被许多省市自编的新语文教材取而代之。

汉语文学分科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教材本身还有缺陷等原因,最终夭折了。
四、关于语文学科教育的社会大讨论
    (一)关于语文学科教学目的任务的讨论

(重点4.简述文道之争。)
    1959年,上海《文汇报》自6月5日起开辟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讨论的专栏。刘培坤撰写了文章《“文”与“道”— —关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之我见》 。刘培坤的文章借用“文”与“道”这两个语词,表达了语文教学中的两个概念。“文”是指要学生了解课文的语言形式,“道”是指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这场讨论中,很多人都袭用了“文”与“道”的用语来说明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和语文教育这两重任务的关系。对于这两重任务关系的不同理解,引起了积极而热烈的争辩,这就是现代语文教育大讨论中著名的“文道之争”。
    纵观当时对“文”、“道”关系的认识,基本上有三类不同见解:以文为主、以道为主、文道并重。持有这三类不同见解的人,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注意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从而来论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既旗帜鲜明,又和风细雨地展开了争辩。随着讨论的深入,人们的认识逐渐接近。类似“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有重点”,“语文本身的性质规定了它的任务”这些提法,逐渐成了大家的普遍共识。

(二)“如何指导和评价学生作文”的讨论

1965年1月15日,上海《文汇报》展开“如何指导和评价学生作文”的讨论,历时8个多月。由上海市第二中学初三学生的一篇作文《茉莉花》的评改发生分歧而引起的。

五、“文化大革命”对语文课程的破坏

(一)否定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

1966年6月13日,教育部的请示。

语文课只唱革命样板戏、语录歌、造反歌。

(二)批判师道尊严,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

陈伯达的“学生教学生”

(三)鼓吹“请进来,走出去”的开门办学,否定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

“十年动乱”的危害极大。

第五节 新时期语文学科改革建设进程
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称“新时期”。

一、 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不断完善

(一)拨乱反正,重视知识,加强双基

1978年3月,叶圣陶作题为《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的谈话;
吕叔湘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

1979年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派出两个调查组,分别到福建、四川进行实地考察。

(二)“文道统一,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1977年恢复高考。上海教育局长总结了上面的话。

(三) 提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

20世纪80年代,提倡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了大批人才。但陷入“为能力而能力,为智力而智力”的封闭状态。国内学者提出引入“非智力因素”。

(四)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1999年产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问题。

(五) 在素质教育中强调创新教育与个性教育

20世纪末21世纪初,创新教育与个性教育的提出,时代的要求。

二、 借鉴国外教育理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验

“新时期”引进的13种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和经验。

三、 两期课程改革的概要总结

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期课改在上海市。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国的全面课改,建国以来第八次改革,最大规模。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三、思考与练习

    1.联系语文教育独立设科以来的历史,考察语文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你有哪些感受?对语文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你怎样认识?
    (参阅本章《参读资料》)

    2.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优秀的白话文作品涌入语文教材,尔后就发生了多次“文白之争”。今天,我们站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教学?同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现代文与文言文的课程建设又有哪些设想和建议?
    (参阅本章《参读资料》)

    3.近百年来,我们引进了很多外国学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著名的早期语文教育家王森然先生在《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一书中,一方面大量引用国外著名教育家的理论,一方面却又明确地指出:“一国的言语文字,是国民思想感情所由传达的媒介;
一国的文学,是国家精神生活的结晶。国文教得不好,学得不好,怎样还说得到改进?在其他各科的教材教法,内容工具,似乎都还有可以借镜于他国先例的地方。独有国文,非由我们自己来探索不可。” 请对照有关史料和现实状况,谈谈语文教育中继承优秀传统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关系?
    (参阅本章《参读资料》)

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篇4

两个平衡 
中央银行在危机中的救助以及处理问题 金融机构的时候要做好两个平衡:一是平 
衡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二是平衡 好金融市场上具有系统重要性问题金融 机构债权和股权。 


中国人民银行研窬局局长徐电 
新经济 
新经济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之中确实起蛩 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 
个现实,就是新经济在中国GDP ̄P的比重 依然很小,我们必须创造非常良好的制度 环境和政策条件,使得这种新经济产业 
的发展持续下去,使新经济在GDP中的比 重进一步增大。 
中国社会科举畴举粕番吊奈 审 
不做零售 
我们的心态是开放的。我们不做零售,甚 至不做商业,我们只做连接器、做底层的 东西,用云、AI等基础设施来帮助合作伙 伴。 


麟讯菩喜含{=庶饕昔庶妯轩宦马 隧 
自动驾驶 
怕格 
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自动驾驶汽车在开放道路上还没有成熟 
可以完全摆脱司机,但进步非常快。我认 3—5年会真正进入开放道路运行状态。 
百度公司黄事长蒹CEO牵彦密 
吃亏 
很多时候我们吃的亏会帮助我们成长,但 是今天更多的年轻人是由于他做了正确的 事情,做了正确的坚持所受益,他获得一个 更大的成长速度,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靠 吃亏才能成长。 
我们有责任保护你的数据,如果我们做不到,就不配 眼务你们。我创办] ̄Facebook,最终我将需要对我们平台 上发生的事情负总责。我对于需要做那些事来保护我们的 区的态度非常认真严肃。我们已经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车和豪创始人、蔷喜*饕CE0垄 
商业理念 
我的商业理念很朴素,就是用户永远只会 为好的体验买单,但公司要靠体系化的效 
步巩固平台数据的安全性,并且在未来让我们的社区 
变得更安全。 
率挣钱。 
薜桌诲主蔷喜*查赫 



推荐访问:吸取 经验教训 历程 党百年辉煌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百年辉煌党史就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版权所有:力信秘书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力信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力信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5025815号-1